發機組是指能將機械能或其它可再生能源轉變成電能的發電設備。一般我們常見的發電機組通常由汽輪機、水輪機或內燃機(汽油機、柴油機等發動機)驅動,而近年來所說的可再生新能源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由于柴油發電機組的容量較大,可并機運行且持續供電時間長,還可獨立運行,不與地區電網并列運行,不受電網故障的影響,可靠性較高。尤其對某些地區常用市電不是很可靠的情況下,把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備用電源,既能起到應急電源的作用,又能通過低壓系統的合理優化,將一些平時比較重要的負荷在停電時使用,因此在工程中得到廣泛的使用。以下對常見的發電機組的基本原理及結構形式分別予以介紹:
1.水輪發電機組 由水輪機驅動的發電機組。由于水電站自然條件的不同,水輪發電機組的容量和轉速的變化范圍很大。通常小型水輪發電機和沖擊式水輪機驅動的高速水輪發電機多采用臥式結構,而大、中型代速發電機多采用立式結構。由于水電站多數處在遠離城市的地方,通常需要經過較長輸電線路向負載供電,因此,電力系統對水輪發電機的運行穩定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電機參數需要仔細選擇;對轉子的轉動慣量要求較大。所以,水輪發電機的外型與汽輪發電機不同,它的轉子直徑大而長度短。水輪發電機組起動、并網所需時間較短,運行調度靈活,它除了一般發電以外,特別適宜于作為調峰機組和事故備用機組。水輪發電機組的最大容量已達70萬千瓦。
2.汽輪發電機組 與汽輪機配套的發電機組。為了得到較高的效率,汽輪機一般做成高速的,通常為 3000轉/分(頻率為50赫)或3600轉/分(頻率為60赫)。核電站中汽輪機轉速較低,但也在1500轉/分以上。高速汽輪發電機為了減少因離心力而產生的機械應力以及降低風摩耗,轉子直徑一般做得比較小,長度比較大,即采用細長的轉子。特別是在3000轉/分以上的大容量高速機組,由于材料強度的關系,轉子直徑受到嚴格的限制,一般不能超過 1.2米。而轉子本體的長度又受到臨界速度的限制。當本體長度達到直徑的6倍以上時,轉子的第二臨界速度將接近于電機的運轉速度,運行中可能發生較大的振動。所以大型高速汽輪發電機轉子的尺寸受到嚴格的限制。10萬千瓦左右的空冷電機其轉子尺寸已達到上述的極限尺寸,要再增大電機容量,只有靠增加電機的電磁負荷來實現。為此必須加強電機的冷卻。所以 5~10萬千瓦以上的汽輪發電機組都采用了冷卻效果較好的氫冷或水冷技術。70年代以來,汽輪發電機組的最大容量已達到130~150萬千瓦。從1986年以來,在高臨界溫度超導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超導技術可望在汽輪發電機中得到應用,這將在汽輪發電機組發展史上產生一個新的飛躍。
3.柴油發電機組
柴油機驅動發電機組運轉,將柴油的能量轉化為電能,根據其用途的不同,可分為陸用柴油發電機組及船用柴油發電機組。
3.1基本原理 柴油機驅動發電機運轉,將柴油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在柴油機汽缸內,經過空氣濾清器過濾后的潔凈空氣與噴油嘴噴射出的高壓霧化柴油充分混合,在活塞上行的擠壓下,體積縮小,溫度迅速升高,達到柴油的燃點。柴油被點燃,混合氣體劇烈燃燒,體積迅速膨脹,推動活塞下行,稱為‘作功’。各汽缸按一定順序依次作功,作用在活塞上的推力經過連桿變成了推動曲軸轉動的力量,從而帶動曲軸旋轉。將無刷同步交流發電機與柴油機曲軸同軸安裝,就可以利用柴油機的旋轉帶動發電機的轉子,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發電機就會輸出感應電動勢,經閉合的負載回路就能產生電流。這里只描述發電機組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要想得到可使用的、穩定的電力輸出,還需要一系列的柴油機和發電機控制、保護器件和回路。
3.2柴油發電機組的結構分析
一臺普通型柴油發電機組主要由柴油機、發電機以及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柴油機和發電機組有兩種連接方式,一為柔性連接,即用連軸器把兩部分對接起來,二為剛性連接,用高強度螺栓將發電機鋼性連接片和柴油機飛輪盤連接而成,目前市場上的柴油發電機組使用剛性連接的比較多一些,柴油機和發電機組連接好之后安裝在公共底架上,然后配上各種起保護作用的傳感器,如水溫傳感器,通過這些傳感器,直觀地把柴油機的運行狀態顯示給操作員,而且有了這些傳感器,就可以設定一個上限,當達到或超過這個限定值的時候控制系統會預先報警,這個時候如果操作員沒有采取措施,控制系統會自動將機組停掉,柴油發電機組就是采取這種方式起自我保護作用的。傳感器起接收和反饋各種信息的作用,真正顯示這些數據和執行保護功能的是柴油發電機組的控制系統,控制屏一般安裝在發電機組上,稱為背包式控制屏,也有部分是獨立一個屏放置在操作室內,稱為分體式控制屏,控制屏通過電纜和發電機組以及傳感器連接,分別顯示電參數和柴油機運行參數。此外,發電機組還有底盤、聯軸器、散熱器、燃油箱,有的還裝設有消聲器和外罩。